“在全球半导产业富豪中,中国富豪占65.12%,这几乎是依赖于苹果等产业链在过往的强大辐射。而如今,苹果自身危机未解,对下游特别是中方工厂“坎单”未停,A股市场诚惶诚恐,大佬们正手握大笔财富‘出逃’果圈。”作者/玄青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代表,这里一半以上的顶级富豪与“果链”戚戚相关。他们白手起家,从富士康、纬创等一级代理人手里拿到“入场券”,乘着苹果全球化东风,赚得盆满钵满。
如立讯精密的创始人王来春,从富士康工厂的“厂妹”到独立做大果链声学组件供应;又如领益智造的曾芳勤,增担任美时精密中国区总经理,从霸主诺基亚下游顺利切入果链……但随着苹果的式微、芯片的缺位、人口红利的消失、“去中化”渗透加剧,果链下行大概率成为定局。
(资料图片)
01
大而不强隐患渐显
今年,坏消息接连不断。
在最新的胡润榜单上,韦尔股份的虞荣仁财富缩水510亿、联发科的蔡明介缩水55亿。欧菲光自与苹果分手,一路跌跌撞撞,今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6.96亿元,同比下降41.30%,被疑有ST风险。而曾将的果链一哥瑞声科技,在遭到立讯精密蚕食市场份额后,市值跌去九成。
所有的果链产业,都有两大弊病:
一方面是高度依赖苹果这块“大饼”,这一点不仅反映在亦步亦趋执行苹果严苛的“指令化管理”,为其扛库存、背资产。而且在资本市场上,与之深度捆绑,苹果的一丝丝风吹草动,都会掀起股价波澜,典型表现是“苹果涨,果链未必涨;苹果跌,果链大概率跟跌。”
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苹果公司的股价跌跌不休,受其拖累,A、H“果链”概念股也大幅下挫。
图片源引第一财经
据统计,果链200家企业中有41家中国大陆企业,34家A股上市公司,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0.72%,占A股总市值的2.57%。但果链在二级市场实则“没吸引力”,主要原因是电子代加工业在追求自主创新的大环境中,是降维选择、创新力、研发力不足,外加“坎单”阴影高悬。
另一方米昂是同业竞争惨烈。
“公司仍在积极沟通推动中……”今年年初,面对投资者们关于苹果耳机订单问题的“炮轰式”提问,歌尔股份给出了模棱两可的回答。自从去年11月歌尔遭苹果坎单,Q4股份就亏损20.9亿元,将当年净利润降幅拉至59.08%。为了不止于沦落为下一个欧菲光,歌尔现在紧盯苹果MR订单,希以世界头部VR代工优势扳回一局。
入局苹果,平均毛利润仅为21.23%,头部代工如富士康毛利率只有不到1%。低利润迫使厂商必须扩大产能,抢占订单。现在,后起之秀立讯精密不仅抢走了瑞声科技和歌尔股份在声学部件上的市场,而且瞄准枪口,对准老东家富士康,向代加工端逼近。
这样“不搞独宠、引入对家、分化订单”的做法,从苹果安全生产层面看,没有问题。但极易导致下游链丧失基本话语权,业绩动荡加剧。
02
为何押宝新能源?
早在十多年前,有能力的企业已开始布局新赛道,企图摆脱苹果依赖症。
2005年,富士康收购台湾泰安电业,开始进入了汽车行业。2013年,富士康又凭借着亚洲最大的代工厂地位,成功拿下来特斯拉 Model C系列的车内板订单,之后相继与北汽、Stellantis 合作,聚焦智能汽车研发力。
还有立讯精密,早在2012年就斥资9800万元收购福建源光电装,开始布局汽车业务。去年与奇瑞宣布合作,高调“跨界”。
果链头部尚且如此,腰部尾部更是危机感十足。近年来,领益智造、长盈精密、欣旺达、欧菲光、蓝思科技等资深果链厂商都在想方设法搭上新能源这趟车。
选择新能源,一是因为这是离果链们最近的“风口”。传统汽车更多由轮子、车壳和发动机组成,而未来汽车电子的电动化和智能化,需要大量电子零部件做支撑,从而为消费电子市场带来绝好量产窗口期。
例如,舜宇可以将苹果手机镜头拓展到了车载镜头领域;蓝思科技则从苹果手机的蓝宝石屏幕、触控零件转向汽车行业大尺寸玻璃;,领益智造在电池结构件方向产品上与新能源汽车结合,希望攻下汽车电池精密结构件客群。
同时,在精密电子制造业中,上下游企业已高度融合,连为一体,即一家企业与新能源方达成合作,将带动关联交易方同步释放产能,一荣俱荣。果链们抱团入局,聚集效应凸显。
另外,果链大佬拿着巨额资金奔赴新能源,以并购、合作、买断、建园区的方式,断垂直整合产业链,快速塑形产业基础。这种“铺天盖地”式的涌入,起码在资本、设备、技术等要素上具备了相对优势,有效弥补了新兴造车企业缺资金、弱工艺等问题。
03
他们能走多远?
实质上,果链突围的根本问题还是在“国产化”。目前,头部新能源汽车的高端电子配件仍被国外控制,国内市场主要是集中在低端低壁垒产品领域。如 MLCC(贴片电容)核心的原材料基本依赖进口,新能源汽车的芯片需求是传统油车的三倍,但进口率仍高达95%、汽车电控IGBT模块国外供应仍超50%。
除韦尔股份、欣旺达、德赛电池等果链已规模化切入新能源,其他企业尚未真正“喝汤分羹”。对于很多果链来说,最终目标是从“二级供应商”飞升“一级供应商”,可见野心不小,壮心不已。
战略意义上看,果链带给新能源最大的利好是“芯”机遇。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机会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其中,新技术包括钠离子电池、半固态/全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空气悬挂、滑板底盘等。“中国企业未来在应用层、电驱动和智能座舱等环节可能会发展得快一些,在硬件方面或许会发展得慢一点,但做大做强机会已来临。
但我们也看到一个现象——新能源肉眼可见的在“降价”。随着补贴撤回,热钱不断涌入,下场造车的公司越来越多,研发成本抬高、再加上原材料涨价、“缺芯”等“黑天鹅”因素,售价也在不断内卷下调,利润明显摊薄。如今对果链们来说,是最好的时机,也是最具挑战的一程。
所以,无论是精密代工还是电子研发,国内电子产业发展的步伐能否更得上新能源汽车的跨速迭代,能否重新提振电子产业疲软态势,能否促发自主创新转型动力?还是果链“出逃”告捷的首要因素。
代加工“躺赢”的日子开始倒计时,果链除了布局新能源、智能制造,转移海外代工是最大的“备胎”之一。大佬们显然不缺钱、人、物,只是还有当年背水一战,再涌潮起的胆识与勇气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