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吃过 古镇的苦 的游客人生可能是不完整的。
仿古建筑里,花花绿绿的商店卖着整齐划一的 义乌小商品 ,口味平平的全国各地的小吃挤在一条街上,游客们抱着 期待 的心态到此一游,最后却只能在 失望中叹息 ,“来都来了”。 千篇一律和过度商业化 ,以丽江为首的古城、古镇们失去了安静,也失去了乐趣。
还好,还有隔壁 沙溪古镇 的存在,能够治愈每一位患上了 古镇PTSD 的旅人们。
(资料图片)
△日出时,农民行走在田地旁的小路。摄/西武
这个坐落于大理的古镇,有着如今茶马古道上 唯一留存的村落 。它没有骗人来打卡的网红店,也没有挤得水泄不通的人群,在古镇中显得格格不入。但也正是这份 清冷与遗世独立 ,让前来的人们得以见到久违的 炊烟袅袅下、小桥流水人家 的画景。
由于它的 古朴、清雅 ,在旅人的口口相传中,这个宝藏古镇开始被越来越多人发现,来这里寻一方 安静天地 。
宝藏古镇
隐匿在袅袅炊烟中
沙溪能遗世独立,成为古镇中的一股清流,与它的 地理位置 脱不了干系。
它坐落在大理市西北部剑川县的一角,距离县城中心有32公里,离最为中心的大理古城更是有100多公里。从前,崎岖的山路,加上几个小时的路程,劝退了不少游客,甚至,许多人并不知道沙溪古镇的存在。
△黑潓江静谧的清晨。摄/西武
这天然地使得沙溪不会受太多人过来叨扰,安静地坐落于一隅,像被外界遗忘的一处 世外桃源 。
行走在沙溪,能感知到时间慢下来的步调。沙溪镇共有 14 个村子,其中,寺登村与邻近的北龙村、华龙村最多人到访,成为了沙溪最中心的地域。
诗人陶渊明笔下的 “鸡犬相闻,阡陌交通” 在这里成为了现实。澜沧江支流黑潓江流过,滋润了村子的农田与林地。3个村子都只有三四百户人家,仍以 农业 为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晨雾中,农民背着锄头走过田间小径;日落时,农田的泥土也在余晖里闪着金黄。
△日落后的黑潓江。摄/西武
3个村子中,又以 寺登村 最为出名,也最受历史的眷顾。这个鳌峰山下、仅有2.5平方千米的村子,只比大理古城的一半大一点,却拥有不少的古文物、建筑。古代马帮走过的 寺登街 、 东西南北寨门 、 百年槐树与戏台 ,以及隔街相望的 兴教寺 ,每一处都值得细看。
难能可贵的是,在如今古镇排队接受过度商业化的今天,沙溪却在商业开发中寻得了 适中之道 。别处古镇上随处可见的网红店铺,或者专宰游客的复制粘贴式的小吃、特产店,在沙溪比较少见到。这里更多的是 手作 ,以及 当地人开的餐饮店铺 。
△沙溪网红渡鸦咖啡。摄/西武
而在精品咖啡热潮席卷的这几年,一些精致、各有特点的咖啡馆也在沙溪落地生根了。距离戏台不远处的 渡鸦咖啡 ,就已经开到了第8个年头。
借着年轻人在网络上种草的风潮,沙溪也出现了一些小有名气的商店。曾经开在寺登村,如今搬去了华龙村半山腰的 宇宙面包 ,就是沙溪店铺中一位“有脾气”的网红顶流。
△佛系的宇宙面包。摄/西武
老板娘真是把佛系二字拿捏得死死的:开店时间偶尔看心情,每日限量供应,卖完就关门。但因为新鲜的口感以及店内可爱且独特的风格,即便有网友吐槽它过于佛系,仍架不住人们大老远地赶来一探究竟。
这两年,一些年轻人跑来沙溪生活、开店,做着手作或者精品咖啡。低廉的租金让他们开店的梦想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游客们也借此有了更多可以探索的宝藏店铺。
一切都保持得刚刚好。在全国各处的古镇日渐变得喧闹,或是被网红化冲击、被消费景观改造得没有个性时,沙溪古镇像是一个没有跟上时代的老人,固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
历史上的沙溪
马帮、互市与古道
沙溪古镇的魅力还在于, 每一处都浸润了时间的痕迹,历史在这里交错。
△沙溪日落。摄/西武
如今的寺登村,还保留着冰河世纪的 冰臼 。随着冰川漂移,这些石头在如今的四方街、东寨门里驻足停留了千万年的时间,是此处的第一批“来客”。《在沙溪阅读时间》一书中,沙溪复兴工程专家黄印武形容冰臼是“冰川书写的史书,凝固着千万年的时间,只为了一次不期的邂逅”。
冰臼之后,第一批沙溪先民也来了。一群从北方迁徙而来的 氐羌人 看中了这片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土地,定居后成为了这里的主人。沙溪的人类历史便从此开启。
氐羌族在这里生活后,一群 异国商人 从众多沼泽中找到了这一处可以通行的平地,急忙地掏出手中的货物,贩卖给他们。这便是沙溪最早的 互市 。
△傍晚的沙溪,羊群走在回家的路上。摄/西武
在1980年的一次 鳌峰山考古 中,考古队发掘到了当年互市上的遗物,有瓮、罐、纺轮等生活用品,也有玛瑙、绿松石等装饰物,甚至还有矛、剑等兵器。这些都足以证明互市上货物丰富,交易众多。
唐代, 茶马互市 出现,沙溪的商业声势也更大了。在藏地边境,人们以茶叶、马匹交易为雏形,因此取名为“茶马互市”。由于生活在寒冷、干旱又缺氧的高原上,再加上缺乏蔬菜水果,藏族人民极度依赖有解腻、助消化等功能的茶叶,便用马匹来换取汉人的茶叶。他们 “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
借着茶马互市的交易,人们又开始贩卖布帛、药材等商品。到了宋代,其繁荣程度甚至需要国家干预来保持其秩序。大名鼎鼎的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也因此应运而生。
△坐拥着开阔景色的沙溪。摄/西武
作为茶马古道上唯一留存的古镇,沙溪的故事与这四个字紧密相关。
“剑川湖之流,合驼强江出峡贯于川中,所谓沙溪也。其坞东西阔五六里,南北不下五十里,所出米谷甚盛,剑川州皆来取足焉。”
明朝后期,徐霞客来到这里,在《徐霞客游记》中记录下了沙溪的自然风貌与人文地理。他特地提到了这里粮食丰盛。事实上,沙溪不仅是剑川重要的稻谷产地,还是当时滇西著名的 三大产米乡之一 ,为周围提供了大量的食盐等物产资源。
沙溪周遭井盐众多,有 拉鸡井、诺邓井 等产盐井。人们都将其运来沙溪交易。以西南方的 弥沙井 为例,由于坝子地势狭窄,村民们不得不将食盐运到平坦开阔的沙溪来交易。一时间,周遭的山谷里,运送食盐的马帮铃声不绝于耳,回荡在处处。
△随处走进一间院子,都透露着古朴气息。摄/西武
沙溪因此成为了茶马古道上极为重要的 驿站 之一。马帮们在此停留、进行交易与补给。这也催生了兴教寺前的集市,以及日后繁荣的 寺登街 。
据沙溪的文学史家杨延福考证,穿越南北的马帮与运送食盐的马帮在此交会,集市应运而生。到了明代初期,刚建好的兴教寺吸引了众多佛教信徒参拜,集市也便搬到了寺庙前的空地,人们得以拜佛、赶集两不误。
兴旺的兴教寺集市,又让人们看到了商机,兴建起了寺登街,即沙溪如今的四方街。
△黑潓江旁,垂钓的人也成为了一幅风景。摄/西武
行走在这里,让人不禁想象历史上,马帮的脚步行过沙溪,穿过集市上的热闹,在四方街处处看见人间烟火气围绕。
一个古镇的修复与开发样本
如此宝藏的沙溪,却差点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2001年,沙溪寺登街区域入选 2002-2003年度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的100个世界濒危遗址名录 。同时在这份名单上出现的,是那年在911事件中灰飞烟灭的纽约世贸大厦。这足以证明沙溪的宝贵与稀有程度。
△沙溪北龙村的先锋书局。摄/西武
名录上是这样描述它的: “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台、客栈、寺庙和寨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
这则千禧年初的新闻,像一颗炸弹投入水中,迅速吸引住了无数人与政府的注意。具有厚重历史及丰富人文底蕴的沙溪,从尘封中脱身,开始得到全世界的关注。
不仅中瑞政府携手合作,国外多家基金会也慷慨相助,只为更好地保留这一古镇的样貌,不至于使它完全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中。
沙溪古镇的复兴是一项大工程。随着现代集市的外迁,寺登街逐渐冷落,时间在这些建筑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不少地方都显得破败,甚至倒塌。在修复它们的基础上,专家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沙溪注入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网红先锋书局。摄/西武
魁阁带戏台 成为了沙溪复兴工程中的 重中之重 。它是寺登街核心区域的 核心建筑 ,在专家代表黄印武眼里,这里是所有游客必经之地。它不仅见证了沙溪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也连系了寺登街,乃至沙溪的各处名胜古迹。
“一方面必须确保历史建筑的安全,另一方面在保持原有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根据当代的需求赋予合理的使用功能。”在黄印武等人的规划下,保留了戏台和南北两翼、面向四方街的一层店铺,又打通了戏台后面魁阁的二层与南北两翼的二层,改造成了一个展示沙溪历史文化的陈列室。
同时,为了满足大型演出的需要,工程队还在魁阁二层打造了一个通道,扩大了表演后台的面积。
△许多人慕名来到先锋书局一探究竟。摄/西武
如今,重大节日,像是 二月八太子会 和 火把节 等,沙溪的人们都会在戏台上表演,台上歌舞升平、台下车水马龙,人挤得水泄不通。
类似改造戏台的思路,贯穿了整个沙溪复兴工程。在马帮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曾经热闹的 马店 也变得清冷。这些供马帮们休息的住处,如今在修复后,成为了 特色客栈 ,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住宿,体验当时马帮们的生活。
二层的客房里保留了当时马帮头领们睡过的床。这是一种木头柜子,当年的头领们睡觉时会把贵重物品放进去,而别人从外部无法打开它。
△先锋书局附近的诗歌塔也是小红书热门打卡地。摄/西武
同时修复的还有东西南北四处寨门、兴教寺等。可以说,沙溪如今古朴、干净的模样,正是建立在这次自2003年起的修复的基础上。
本土文化也仍在这里继续扎根着。历史上,山脉的阻隔,使得沙溪交通不便,但也因此保留了其独特的 白族文化 。今天,白族在沙溪人口中占了87%以上,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语言、音乐、舞蹈和服饰系统。每到节日,沙溪人都会有自己的庆祝方式,仅此一家。
△到处游走的沙溪“卓别林”。摄/西武
复兴后的沙溪,在疫情来临前的2019年,共接待了 488.85万 游客,全年旅游社会总收入更是达到了 71.22亿 元,带动了旅游业成为了剑川县的支柱产业。当初,工程队立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沙溪得到了实现。
2021年底, 鹤剑兰高速公路沙溪支线 通车,人们前来沙溪不再需要长途跋涉。但仍与现代快节奏生活保持距离的它,仍居于大山一隅,继续承载着人们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
从忙碌的城市日常中抽身,来这里品一杯茶,看云卷云舒,偷得浮生半日闲,所有世事纷扰都被抛却脑后了。
标签: